6月23日至27日,“声动湾区、乐享江门——第二届海峡两岸歌谣之夜沟通活动”举办,台胞沟通团在我市展开为期5天的沟通之旅。6月25日,近200名团员造访了我国侨都华裔华人博物馆、前锋全国粮仓书店、国际文明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等地,并品尝五邑特产和美食,多维度感触江门的前史背景和文明魅力,以及“百千万工程”赋能下的江门村庄开展之美。
跟着“百千万工程”的深化推进,开平市塘口镇的旧粮仓蜕变为前锋全国粮仓书店,成为文旅交融的新地标。“粮仓变书店,这个构思太棒了!将前史的厚重感和现代的文明气味完美交融,发明了绝无仅有的体会,肯定值得打卡。”台湾青年赵道元宣布由衷赞赏。
“Hello,我是来自台南的妤萱,跟咱们一同走进美丽的塘口镇吧……”被招引的还有团员吴妤萱。在本报记者的邀请下,她怅然拿起手机拍照打卡视频,并在镜头前热心推介江门:“第一次来到江门,就被它的美丽深深招引。也期望江门的朋友们有机会去台湾看看!”
数字年代悄然拉近两岸间隔。赵道元将书店的精彩相片即时共享给未能同行的台湾朋友,相约今后同游。吴妤萱的视频则经过新媒体渠道,让江门之美跨过海峡,成为促进两岸青年沟通的生动前言。
走进塘口镇自力村,13座气势雄伟的碉楼赫然入目,这儿有着最会集的开平碉楼典型群落。沟通团成员们兴味盎然地观赏这些矗立在侨乡原野上的碉楼,不时用手机镜头记录下各种夸姣的瞬间,与远在台湾的家人朋友共享。
71岁的团员成台顺表明曾在台湾电视节目上看到过开平碉楼,大致知道它们是“东西方建筑艺术美妙结合”。“这次来到铭石楼下亲眼所见,发现的确是名不虚传。”成台顺说。
美食是江门推进农文旅深层次地交融、助力村庄复兴的闪亮手刺。黄鳝饭、马冈五味鹅、古井烧鹅等五邑名菜,不只征服了沟通团成员的味蕾,更成为衔接两岸情感的枢纽。
在开平品尝地道的黄鳝饭和五味鹅时,好菜以惊人的速度被“清盘”,更有台胞直呼要打包五味鹅的酱汁回去拌饭。团员杨景鑫因工作关系常去深圳、潮汕等地品尝烧腊,他坦言:“这次是初次到江门,感觉这儿的古井烧鹅最好吃!”对他而言,品尝这些特色美食不只是味觉享用,更是进一步探究侨乡文明的进程。
新会陈皮作为江门标志性特产,相同引发团员浓厚兴趣。成台顺笑道:“我知道陈皮是江门的宝物,特别买了一些带回去。”当了解到一颗小柑果在江门做成了全工业链产量超两百亿元、惠及万千农户的大工业,台胞们纷繁宣布惊叹。
成台顺退休后,在20多年间脚印遍及西藏、内蒙古、云南等地。初次踏足江门,这座城市给他留下深刻印象:“前史奇迹保存得很好,开展得也很好。”江门之行,成为他见证大陆欣欣向荣的又一鲜活注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