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文旅领域出现一个新现象,慢慢的变多的非上市的大型文旅集团采用“私募债”这一融资方式。
仅以近两月为例,2024年12月,洛阳文化旅游投资集团、徐州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分别发行了10亿元、4.5亿元私募债;11月,杭州西湖文化旅游投资集团、巴中市文化旅游发展集团、乌鲁木齐交通旅游投资集团、开封市文化旅游股份、宿迁文化旅游发展集团、青岛金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成功发行了私募债。
据知酷文旅不完全统计,2024年全年约有60家文旅企业成功发行私募债。2023年该数字不足20家,而在2023年之前,发行私募债的文旅公司数更加稀少。简言之,私募债是近两年新火起来的文旅企业融资方式。
私募债是什么?为何文旅公司开始青睐私募债?私募债对文旅行业是利还是弊?本期,知酷文旅将就此话题展开讨论。
首先,“私募债”是非正式的叫法,其正式称谓是“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”,是公司债的一种,由中国证监会于2012年6月主导并推出,初衷是为便利中小企业的融资。
私募债发行的对象是合格投资者,发行申报制度采用的是备案制,只要做登记和备案即可。相比公募债券,私募债具有几个显著的优点。一是备案制的发行效率高;二是非公开发行,省去了公开承销的环节,节省了发行成本;三是信息公开披露要求低,仅需向特定投资者披露财务信息,不需要向大众公开。这些短平快的优点,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。
相应的,中小企业融资的违约风险高,需要投资者有较高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接受的能力,所以私募债采取定向募集,对合格投资者设立了较高的门槛。投资者也会要求比公募债券更高的回报率。发债企业和投资者,两者平等自愿,各担风险。
过去,大规模的公司不采取私募债融资,还在于私募债融资利率高。而中小企业发行私募债的也很少,主要是投资的人不太信任中小企业的偿还债务的能力,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。所以,私募债在此前一直不温不火。
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融资环境的变化。房地产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,是过去长期以来的两大资金需求主体,源源不断的从社会吸纳资金,使过去融资环境偏向于资金紧缺,资金出借方不愁没有投资机会。而近两年,随着房地产市场下行和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扩张受到约束,融资环境发生了扭转,借钱的机构少了,手里有钱借不出的机构多了,甚至大量的钱沉淀在银行里贷不出去,银行不得不连续降低存款利息,以避免息差亏损。
这种情况下,融资方就掌握了主动权,融资方能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融资手段。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,一些有存量债券的文旅企业纷纷下调存量债券的利率。例如,2024年12月,苏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将2022年发行的一笔公募债券,从年利率3.66%下调到1%,摆明了让投资人赶紧将债券回售;杭州西湖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将一笔年利率3.6%的公募债,下调到2.38%。类似的案例,不胜枚举。
可以说,现在是融资方的“买方市场”,融资方可以向出借方提各种要求,想通过什么方式借,利率想压到多少,融资方有话语权,出借方只能跟着融资方的要求走。
这种融资环境下,私募债的优势就反映出来了,发行简单高效,发行成本低,还不用公开披露财报。过去私募债的融资成本高的劣势,如今也不存在了,2024年文旅企业发行的私募债利率,普遍在2.4%-4%之间。例如,陕西旅游集团2024年7月发行的私募债利率只有2.7%,武当山文化旅游发展集团私募债利率仅有2.5%,徐州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只有2.44%。这么低的利率,发行期限普遍为3年、3+2年,与发行公募债券相比,并没有差别。
这么优厚的融资条件,私募债早已不是中小企业的专属,大规模的公司也都纷纷加入,并且私募债发行份额极大。杭州西湖文化旅游投资集团于2024年10月注册了40亿元的私募债发行份额,遵义交旅投资集团2024年12月注册了37亿元的发行份额,景德镇陶文旅注册了20亿元,湖北文化旅游集团注册了30亿元,上海申迪集团注册了15亿元......此前发行公募债券的文旅集团,如今都在转向私募债。
私募债的初衷是服务中小企业,其设计机制也是面向中小企业,更便捷的流程、更少的发行成本、更低的信息公开披露要求,对应的是专业投资者自行判断、风险自担,双方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平衡和制约。
如今私募债的火爆,主要是短期内融资环境的变化,导致融资方和出借方的失衡,融资方话语权太强。大企业纷纷选择对自己更为有利的融资方式。
短期来看,私募债对文旅行业影响不大,并没有增加或降低文旅企业的融资需求,主要是融资方式的切换。融资的主要主体也没改变,仍是以大规模的公司和地方国有企业为主。私募债促进中小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融资的作用,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。
长期来看,大型文旅企业和地方国有文旅企业的健康发展,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关注和监督,需要更加多的向公众披露财务情况和融资项目情况等经营信息,而不是更少的披露。各大文旅集团都充分披露信息,更有助于行业企业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进步。从这个方面,私募债这种半公开的融资方式,不利于文旅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。
最后,知酷文旅呼吁即使采用私募债融资的文旅企业,也可以主动披露财务信息,主动履行大规模的公司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,让公众参与监督,帮企业健康发展。